讲座回顾 | Edith Aldridge:The Austronesian Nominative Extraction Restriction in Cross Linguistic Persperctive (跨语言的主语移位限制比较)

  6月23日晚,海外语言学家前沿研究系列讲座第三期——" The Austronesian Nominative Extraction Restriction in Cross Linguistic Persperctive" (跨语言的主语移位限制比较)专题讲座以线上Zoom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美国华盛顿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和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副研究员Edith Aldridge(中文名:李琦) 应邀主讲。讲座由语言科学研究中心潘家荣副教授主持。海内外近百名相关学者和研究生积极参会。

图片1_副本.png

讲座伊始,潘家荣副教授对李琦副研究员进行介绍,并就其应邀主讲表示感谢。而后,李琦副研究员分析了南岛语言和一些非南岛语言不同的主语移位限制,并提出能同时解决两种主语移位限制的分析。该分析的核心假设是带主格的成分不受移位限制,而能通过移位充当关系子句的中心语。其他成分移位不能通过带主格的成分,因此以宾语为中心语的关系子句需要名物化后使从句主语得到主格以外的格标记。

20210702162521588080108858.png 

在讨论环节中,多位专家学者与李琦副研究员展开深入、激烈地探讨。南岛语言研究权威期刊Oceanic Linguistics主编Daniel Kaufman提问,鲁凯语的施事名物化标记分析的证据如果可以得到证实,为何在世界上语言却很少见?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Isabelle Bril研究员和李琦教授交流,名物化结构到动词化结构的阶段,动词的位置没有受到移位影响。同时,关系小句结构里的宾语也始终停留在原位。香港中文大学语言学及现代语言系潘俊楠教授提问,古汉语中“我畏人之所畏”、“有所”、“无所”中“所”字的位置如何定位及分析。台湾清华大学语言学研究所Barbara Meisterernst教授针对“所”和DP的位置与关系提出问题。 南开大学文学院谷峰教授提问,“诸侯唯我事晋”中“唯”字的位置放在系动词位置是否合适。李琦副研究员针对上述问题皆一一提出看法和解释。

 图片4_副本.png 

 本次讲座内容为前沿句法理论,开阔了师生的视野,也为师生进一步研究开拓了思路。


讲者简介:

Edith Aldridge(中文名:李琦),2004年获康纳尔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5年在石溪大学担任副教授,2005-2007年在西北大学做访问学者,2007-2021年为华盛顿大学语言学系副教授,2019年至今,在台北‘中央研究院’语言学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博士研究期间关注南岛语言语法相关议题,尤其是菲律宾塔加洛语(Tagalog)和台湾赛德克语(Seediq)中的作格现象和动词居首语序。她近期的研究重建了南岛语言原始母语及动词形态学,证明南岛语言原始母语为主宾格系统,与传统观念认为的作宾格系统相异。

获博士学位后,她的研究范围扩展至汉语历史句法,并发表一系列古汉语语法分析著作,内容包括语序、宾语移位、不对称关系化及经语法化产生的特定功能词类等。其近期研究成果包括古汉语和南岛语言的句法共性,且发展出一套统一的NP移位操作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