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 |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 吸纳海内外英才

    12月20日至22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举办国际青年学者论坛,邀请海内外150名优秀青年学者参会。珠海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阎武,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陈丽,党委常委、副校长、珠海校区管委会主任王守军,珠海校区党委书记方增泉等领导出席论坛,珠海市科技创新局代表、学校各学部院系、研究机构和职能部处相关负责人,以及来自国内兄弟院校和学术机构的专家学者参加21日上午举行的主论坛。主论坛由珠海校区管委会副主任傅爱兰主持。

 

 

 

    一、直击会议现场

    阎武在致辞中代表珠海市人民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并介绍了珠海的区位优势和发展机遇,他表示,珠海的发展需要人才和智力支持,2017年珠海市政府与广东省政府、北京师范大学共同签署三方协议,将按照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的总体思路,共同推动将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建设成为世界一流大学的校区。珠海市政府将全面落实合作协议,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狠抓人才第一资源,用活用好“珠海英才计划”,大力引进各类创新人才,将狠抓制度转化和产业应用,持续推进产学研深化合作,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创业的活力。

阎武副市长致辞

 

 

    陈丽代表学校对参会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北师大百年发展的光辉历程、学校未来“一体两翼”的办学布局。她指出,当前北师大按照对珠海校区的定位,高标准、新机制、国际化的原则,努力地、坚定不移地将珠海校区打造成与北京校区同一水平的南方校区。她强调,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高度重视青年人才的引进与培养,从薪酬待遇、科研启动经费、住房补贴、周转住房、优质的学龄前及义务教育全阶段基础教育资源等方面,为广大青年教师做好了各方面的准备。未来,学校还将设立更多青年人才的支持项目,从不同的领域、在不同的层次上全方位的培养青年教师,期待更多优秀的志同道合的青年学者加入北师大珠海校区。

 

陈丽副校长致辞

 

 

    王守军在主论坛上以《共乐育,享未来》为题作主旨报告,他向前来参会的青年学者们系统介绍了学校建设历程、珠海校区现状与未来愿景使命。他表示,珠海校区是教育改革探索的热土,也是大家干事创业的平台。北师大将坚持统筹规划,深化改革和创新机制,采取灵活多样的选人用人机制,不断提升教学条件、科研条件、生活条件和校园工作环境,吸引更多高水平人才。他也希望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加入珠海校区,在美丽的山谷大学实现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梦想。

 

王守军副校长作主论坛报告

 

 

    北师大珠海校区自然科学高等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狄增如教授结合自己在珠海校区工作的体会和感受,介绍了珠海校区优质科研平台与未来创新发展空间。他指出,珠海校区有良好的建设基础,同时又有非常宏伟的建设愿景。目前已有33个涉及众多优势学科的研究中心落地珠海校区,有北京师范大学强大的学科实力支撑,相信未来珠海校区的建设会发展迅速,为青年学者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狄增如教授介绍珠海校区优质科研平台与未来创新发展空间

 

 

     珠海市科技创新局综合规划与政策法规科科长冯影雪分享了珠海人才引进方面的相关政策和支持条件,并着重介绍了珠海科技创新政策。

 

冯影雪科长介绍珠海市人才政策

 

 

 珠海校区人力资源总监孟超英从珠海校区“人才人事制度”、“发展支持计划”以及“招聘流程”等方面系统介绍了学校的人事制度体系。

 

 

孟超英总监介绍珠海校区人才政策

 

 

 

 另外,来自学校人事、科研、校园规划与建设、后勤等职能部处的负责人,分别就珠海校区人事政策、科研政策、校园规划与建设、后勤保障等方面向参会的青年学者进行了介绍,让青年学者们对北师大珠海校区相关政策有了更为清晰全面的了解。

 

 

 

 

二、分论坛精彩纷呈

 21日下午,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的14个研究机构分别举办了分论坛,青年学者们围绕教育学、中国语言文学、中国史、戏剧与影视学、语言学、哲学、理论经济学、统计学、公共管理、法学、世界史、艺术学理论、社会学、应用经济学、新闻传播学等领域进行学术交流,碰撞思想火花,并对参会学者进行全面考察,以备后续青年人才引进。

 

 

1.哲学国际中心分论坛

 

 

 北师大哲学学院副院长郭佳宏介绍了学院概况。北师大哲学学院作为国际知名、国内领先的哲学研究和教育机构,在认识论、价值哲学、人的哲学、生存哲学、儒家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易学哲学、人本主义、西方历史哲学、普通逻辑、科学技术哲学等领域具有特色。
    参会的青年学者就不同研究领域的哲学话题、包括治学方法,知识分子信仰与修身等进行了广泛、精彩、真诚的讨论。

 

 

 

2.计算传播学研究中心

 

 

 北师大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王长潇教授等介绍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交叉化、学术研究国际化、成果应用智库化”以及新媒体为核心的“三化一新”的发展规划;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美国萨凡纳艺术设计大学(SCAD)香港分校、美国苹果公司、香港城市大学、美国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等的青年学者就舆情研究、UGC、AR、VR、社交媒体的消费策略等做了深度讨论。

 

 

3.史学研究中心分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党委书记郭家宏对参加分论坛的青年学者表示欢迎,并介绍了历史学院师资和研究现状。与会嘉宾还有历史学院向燕南教授、院长助理黄国辉老师。与会青年学者学术背景丰富,涉及传统的中国史,世界史,考古专业,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大部分青年学者具有海外研究或海外学习经历。与会青年学者先后在会上作了学术报告。报告主题多元,观点视角新颖,研究方法多元,体现了较高的学术水平。

 

 

4.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分论坛

 

 

 中心主任耿骞介绍了中心基本情况并对参加分论坛的青年学者表示欢迎。
    台湾屏东科技大学副教授、台湾大学特约研究员薛女士从专利切入进行了科技政策绩效评估与农业研发策略分析报告分享。台湾大学助理教授王先生结合自身参与的“人才”等项目出发进行了科研评价与学术社群分析报告分享。北德克萨斯大学助理教授洪女士利用大规模手机数据踪迹增强社群经济、群体迁移、政府灾害预警等方面的决策力进行了报告分享。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博士后董女士也进行了环境治理政策分析报告分享。

 

 

 

5.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分论坛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徐月宾教授作为主持,田东华书记、冯波教授出席了本次会议。会上付舒博士后的发言探究了在当代中国社会社区居家养老发展的现状和主要影响。采用理论结合实际,深度剖析了社区居家养老在“规则依附嵌入”、“契约自主嵌入”、“引导自发嵌入”方面的主要区别和影响,为我国新时代社区居家养老提供了一套可实施、强机制、敢创新、见实效的社会工作专业发展模式。周柯含博士生的发言在借鉴社会学理论和社会工作实务的基础上,分析了广场舞兴起对中老年人身心健康、文化碰撞、身体战术、性别关系、地域阶层、社会空间等方面的广泛影响。

 

 

6.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分论坛

 

 

 

 四位分别来自中央财经大学、西南财经大学、香港科技大学和哥德堡大学的优秀青年学者汇报了各自近期的研究成果和跨国研究项目,展现了学者们深厚的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功底和优秀科研综合能力。

 会议由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涂勤教授主持。中山大学国际金融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资源管理研究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十多位师生全程参与了分论坛,其中专家组学者对参会青年学者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参会师生在听讲过程中积极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并针对研究的假设、模型和实验方法进行了深入讨论。

 

 

 

7.中国基础教育质量监测协同创新中心分论坛

 

 

 中心李婷婷副书记首先致欢迎辞,对三位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欢迎。论坛开展期间,各位青年学者就自己的研究主题依次进行汇报。在座谈交流阶段,李婷婷副书记表示期望能够引进学科领域、研究方向与中心发展相契合的学者。韦小满教授就中心能够为青年教师提供的发展机会和平台进行了介绍。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副院长李家永教授也前来座谈,对人社高研院的情况进行了介绍,并就青年学者关心的相关资源配备等问题进行了解答,就珠海校区为青年学者提供的良好平台作出了展望,期望未来有更多优秀的青年学者加入珠海校区的建设中。

 

 

8.语言科学中心分论坛

 

 

 分论坛由语言科学研究中心黄行教授主持,中心主任傅爱兰教授对与会的青年学者表示了欢迎。参加本次分论坛的有5位校内外专家、5位受邀讲者,以及10余位校区、分校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来自德国、中国内地、中国澳门的受邀讲者分别就语言资源和语言教育两个主题进行了学术报告,报告题目涵盖了语言机器翻译、信息指代与消解、语言跨层次协合运动、自我调控写作教学,以及外语测试等多个研究方向,展示了较为前沿的研究成果。与会人员就报告进行了充分且热烈的探讨。

 

 

9.教育科技中心分论坛

 

 

 来自10个海内外知名高校的优秀青年学者参加了本次论坛。论坛由教育学部人事办主任黄欣主持,教育学部部长朱旭东教授致欢迎辞。之后,10位青年学者分别做了学术报告。北师大教育学部的7位教师作为点评专家全程参与了青年学者论坛,对参会青年学者的报告做了精彩点评,并围绕青年学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深入交流。本次论坛很好的展示了青年学者的研究能力和综合实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同时也为扩大我校珠海校区的影响,吸引优秀青年才俊加盟北师大教育科技中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0.国民核算研究院分论坛

 

 

 来自不同高校和研究机构的10位学者受邀参会。每位学者就自己的研究兴趣、研究成果及未来研究计划进行了介绍与分享,围绕国际经济比较、国际贸易摩擦、金融风险、城镇化与流动人口等重大现实问题做了精彩的展示。针对各自研究领域进行了成果展示,并进行了广泛而热烈地讨论。本次论坛呈现出几个特征:一是学者们呈现出年轻化特征,并呈现出一定的科研成熟度;二是国际化程度高;三是学者们研究领域广泛,学科分布较为丰富,理论和应用研究结合度较好;四是论坛成效显著,为研究院梯队建设及后续工作开展做了更多铺垫。

 

 

1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研究与传播中心分论坛

 

 

 共有11名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青年学者受邀参会。其中,教授和博士生导师1名,副教授4名,博士后2名,其余皆为学术上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博士或博士生。与会青年学者中,有1名荣获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优秀人才称号,且有1名获得广东省教育厅授予的“千百十”称号和“省优青”称号。共有7名学者独立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其中有2名学者曾两度获得国家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共有2名学者独立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

 在李山教授简要介绍中心的建设方案和人才引进政策之后,与会青年学者主要围绕三个方向的主题展开汇报,分别是:中国传统文化经典阐释、中国文学的海外传播和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新媒体的结合与推广。其中,运用现代新媒体技术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开发“融媒书”等知识产品和知识服务,是中心未来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

 

 

12.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分论坛

 

 

 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梁迎修、法学院副院长李滨、法学院副院长袁治杰和法学院资深教授刘荣军参加此次分论坛,李滨教授致论坛开幕辞。会上各位学者先后分享学术报告。会议的最后,由梁迎修老师作论坛闭幕辞,梁老师对各位青年学者的到来表示的热烈欢迎,他表示:“当前,在北京师范大学“一体两翼”建设的背景下,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始终将人才培养根本任务放在首位,探索推动学科和培养能力建设,坚定不移地为建设一流大学做出自己的贡献。而这一切需要青年人才的大力支持。”本次论坛上,学术讨论气氛热烈,青年学者们踊跃发言、积极交流,并与中心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

 

 

1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分论坛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创新与传播研究中心在青年学者论坛举办期间,由于丹教授主持进行了“青年论坛学者个人学术成果座谈会”、珠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蔡新华主持进行了“青年论坛学者智库研究项目成果汇报会”。

 来自北京大学、香港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燕山大学的8位青年学者根据中心“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研究”、“国际湾区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比较研究”、“粤港澳大湾区语言融通与文化认同研究”、“粤港澳大湾区家文化价值传播与传承研究”这四个研究问题,分别从《香港、澳门政府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拟态环境”构建》、《从“香港暴乱”看香港青年的文化认同规律》、《粤港澳大湾区青年文化认同差异、危害及对策思考》等角度进行成果汇报。

 专家评审组分别从8位参会者个人学术背景、学术成果、个性自评与他评等多个维度展开考察,遴选出拟聘用的青年学者人员。

 

 

14.中国文化影响传播研究中心分论坛

 

 

 中心执行主任李淮芝教授和副主任王磊老师介绍了中心的基本情况、研究方向及发展前景。七位青年学者就“影像传播与文化交流”进行了演讲。会议在热烈而浓重的学术氛围中进行,青年学者的主题发言专业详实、见解独特。

 论坛的第二部分内容,大家就“共乐育,享未来”,进行了讨论,围绕校区招生情况、中心研究方向、对招聘者的专业要求、考核指标等方面展开了讨论,最后大家都表示了对南国北师的期待,愿意加入到校区的建设中来。

 

 

三、采访与会嘉宾

 

 作为校友,去年和前年都曾回来过,每一次回来都觉得很惊讶。我发现新的路、新的宿舍、新的学院都建起来了,硬件的条件越来越好了。今年珠海校区建立,教学质量等软件条件也提升了。正所谓有大楼也有大师,所以我认为学校发展未来可期。

 在主会场听了关于学校政策和未来发展规划的介绍,我觉得这构建了很宏伟的蓝图,尤其是大学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这种雄心壮志感染了我。同时,来自不同背景的学者们分享交流成果,也让我学到了来自不同领域的经验。

 因为我自身在香港教育大学做教育培训的工作,所以我更希望(青年学者论坛)能有一个桥梁的作用,创造更多的条件让两地进行基础教育的合作,产生更强的化学反应。

金老师

 

 我是第一次来到珠海校区,感觉环境很优美,无论是自然环境还是人文环境。从自然环境看,我觉得这在中国是比较西化的一个校园。学校对环境的规划与维护是顺其自然的。说到人文环境,珠海校区的各种安排都很好,比如接机等等。很多价值的体现在于能触及心灵的细节。我很喜欢珠海校区的环境。

 对珠海校区未来的发展,我认为发展分为很多种,比如科研上的发展、知名度上的提升、招生规模的扩大。首先珠海校区的发展要有自己的特色。符合国家发展战略,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服务。然后是体系化,和本部建制保持一致,并承载更多的使命感。不仅要加强人才培养和科研产出,通过产学研 促成科学领域的成果转化,还有重视人文的关怀,让师生都能感受到学校传递的温暖并受益终身。

                                                                                                                                                                                                                                                                  ▶ 翟老师

 

 

 我觉得本次青年论坛的作用,一个是促进不同人才之间的交流,就是同一个学科,或者不同学科之间青年学者的认识。第二个就是对于了解北师大珠海校区有很大的帮助,包括对学生未来求职的愿望以及北师大珠海校区未来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珠海校区发展潜力非常大,包括自然环境,硬件设施和这边的老师和同学都非常的好。可能未来发展这边的专业会越来越多,学院会越来越多,学生和老师的规模也会变大,能够促进珠海和粤港澳大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

 我认为,珠海校区发展要利用好改革的大时机,包括国家大层面的改革和教育政策的改革。学生要利用好这个交流和发展的时机,多去交流,坚持做好自己喜欢的事情,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立足珠海,放眼全球,相信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章老师

 

 

 珠海校区很大,自然环境很美,并且配套设施也很齐全,给学习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首先是感受到北师大珠海校区十分用心,尤其是在机场的接机让我感觉很温暖。其次,上午主会场关于引进人才的政策介绍,让我感到学校引进人才力度是很大的。因此如果政策持续推进,学校一定可以实现飞速发展。另外,很感谢学校提供这个让大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这对我而言是很大的收获。

 对珠海校区未来的发展,我认为首先是要打造一个有温度的校园,从细节着手,让老师和学生们对学校产生留恋的情感。另外是要真正做到开放,一是学校自身的开放,二是思想的开放。尤其是学校要培养有思辨能力、有独立自主思想的学生,这一点是很重要的。

 李老师

 

 

 

    四、感受城市发展脉搏

 

    参会期间,青年学者们还实地参观了珠海校区校园、珠海市区市貌,对学校的战略发展、珠海的未来发展粤和港澳大湾区的城市定位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期待。

 

 

    参会青年学者们对本次论坛的举办表示认可和感谢,认为本次论坛为青年学者和学校之间的相互了解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有利于增进他们对北师大珠海校区的认识和了解。许多青年学者表达了对来到北师大珠海校区工作和生活的期待和向往。

 

 

 

本次国际青年学者论坛增进了海内外青年学者的沟通与交流,增进了青年学者们对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对珠海,乃至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了解。相信他们在这短短的时间内,能够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未来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将会组织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让更多师生从中获益,让更多的学术资源惠及珠海,辐射粤港澳大湾区,真正地搭建起沟通发展的服务平台,共促未来发展。愿珠海校区的明天越来越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