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回顾 | 李嵬:什么是超语实践?超语实践是否适合外语教育的需求?

2021年9月24日下午,伦敦大学学院(UCL)教育研究院院长、应用语言学系主任李嵬教授受北京师范大学语言科学研究中心(下文简称“语科中心”)邀请,围绕主题“What is Translanguaging and does it suit the needs in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什么是超语实践?超语实践是否适合外语教育的需求?)”进行了线上报告。该讲座由语科中心滕锋副教授主持,吸引了来自英国、美国、日本、马来西亚、澳洲等多个国家300名研究人员和相关领域师生参加。我校部分师生也在语科中心集中听讲,参与会后讨论。

20210926163264205564103504.png

20210926163264206884601681.png

本讲座回顾了超语实践的发展,并试图探讨其与外语教育的关系。李嵬教授提出,超语实践是指学习者灵活使用各种语言、认知、符号、模态资源以创造意义的动态过程。从教学理念来看,超语实践意味着所有语言和知识系统都具有重要性,改变了过往人们对语言教学课堂中以目标语言为重的观念。随后,李嵬教授分析了目前国内环境中的多语言现象,指出中国已经成为动态超语实践的空间,国内外语教育必须承认这一事实,在外语教学中注意“去殖民化”,建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如果在外语教育中长期抑制母语使用,会对学习者的社会态度、语体风格、认知加工及情感产生负面影响。超语实践可以促进学习者的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这对外语教育至关重要。

 20210926163264208308806229.png

互动环节中,听众们积极发言,围绕讲座主题与李嵬教授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最后,滕锋副教授对本次讲座进行了总结。他指出,外语教育不仅是关乎“语言”,更是关乎“知识构建”。在全球化的多语背景下,外语教师应思考如何鼓励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调用多种语言资源来发展创新能力和批判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