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法学研究与期刊协同研讨会  

2022年6月19日,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法学研究与期刊协同研讨会在广东省珠海市德赛律师事务所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治发展研究中心主办。来自南京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暨南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多所综合性大学的学者,《现代法学》、《北方法学》、《社会科学战线》、《江海学刊》、《甘肃社会科学》 等多家刊物的编辑共同参会。本次会议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崔文星教授主持。

20220708165727368832703746.png

20220708165727370004203169.png

会议开场由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副院长、法治发展研究中心主任袁治杰教授线上致辞,袁教授首先代表法学院和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治发展研究中心,对在场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紧接着,袁教授向在场嘉宾简要介绍了北师大法学院和珠海校区法治发展研究中心的发展历程;并希望通过本次研讨会,可以从各位期刊界的先进前辈身上学习到宝贵的经验,进而推动北师大法学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更上一层楼。

20220708165727371808506714.png

致辞结束,本次会议进入第一阶段——主题发言。《现代法学》主编、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赵万一教授从本次会议议题出发,指出大湾区涉及到港澳台三个行政区,无论从表述还是从相关的制度研究来看,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所以如果要创办大湾区的刊物,一方面要突出湾区的特色,另一方面也要遵循大湾区的统一要求,另外需要关注刊物里发表的文章能否对湾区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的法治建设起到推动作用。赵教授表示,通过刊物来引导某一领域相关的学术研究,借此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和中国法治建设,这也是我们的共同使命。

20220708165727377426506421.png

武汉大学法学院温世扬教授指出,过去的十年是法学期刊发生重大转向变化的十年,用现在流行词来说就是“内卷”。温教授表示在“内卷”的形势下,作为学者和期刊办刊者,仍然非常欣赏和期待能够看到与当下热点相关的成果。与此同时,温教授提出“热点与基础”之间必须要保持平衡,不能一味追求热点而忽略了基础学科的研究。最后,温教授强调,办期刊要契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主编和编辑应高度关注刊物的政治导向,对于敏感选题、不当观点要保持高度重视,注意表达、表述的规范性。

20220708165727380053607496.png

《北方法学》主编、黑龙江大学法学院董惠江教授首先强调办刊必须要有认真的态度,并讲述了自己当年改稿的亲身经历,分享了自己多年来的办刊体会。董教授指出办刊还需关注方式方法问题,应当学习借鉴优秀刊物的办刊经验,将好的方法应用到自己所办刊物上,踏踏实实的坚持本心并做好每一步的工作。

20220708165727381808701369.png

《江海学刊》的张春莉编辑首先表示了对前几位嘉宾发言的称赞,尤其是赵万一教授谈到的期刊的使命和重大战略,她非常认同。张编辑简要介绍了《江海学刊》,该刊物是由江苏省社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刊物。张编辑从综合刊物的角度出发,着重强调了审核文章把关质量的重要性。除此之外,张编辑还以南京农业大学的学报为例补充建议道,创办刊物一定要抓住自身定位,突出自身特色。

20220708165727383304903938.png

《甘肃社会科学》的杨文德编辑向在场嘉宾简要阐述了粤港澳大湾区法治研究的问题。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比较特殊的湾区,它有着“一国两制”三法域的背景。从一国的角度来看,香港澳门已经回归祖国,与内地的往来等同于不同行政区域之间的合作。从国际法的意义上来看,港澳是独立的关税区,与内地的省份不同,港澳可以以自己的独立的主体地位去参加一些国际的公约。因此杨编辑指出,研究者需要做的就是阐释清楚如何定位大湾区的合作。只有将基本理论阐述清楚后,才能够进行下一步,从而在实践层面探索新出路。

20220708165727385318004747.png

稍作休息后,会议进入自由发言阶段。南京大学法学院范健教授强调杂志的水平高低,关键在于在专业领域内是否具有前沿性,是否有最顶尖的学者,是否有丰富的学术前景。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治发展研究中心董皞教授指出目前各个期刊对粤港澳大湾区关注度不够,涉及湾区的文章数量不多,希望有更多的学者们聚焦湾区的规则对接并以此为突破口进行深入研究,在规则对接的问题上走出一条改革的路,最终在国际社会区域间达成友好共识,为中国社会主义法治作出贡献。刘荣军教授则着重强调了文化对三地融合的重要性,学者可以通过对三地文化,包括法治文化的挖掘,去促进港澳地区的真正回归以及大湾区的融合发展。贾济东教授的观点是,粤港澳大湾区的刊物站位可以从国际的角度出发,把握大湾区的优势,推动国家一带一路发展。韩光明教授向在场嘉宾介绍了自己在澳门办刊的经历,紧接着强调了学科交叉、学科内部交流的重要性。最后,韩教授就大湾区地域的特殊性,提出要做好粤港澳大湾区法学领域的学术研究,首先需要明确湾区法学研究的重点应该是什么?杨辉旭教授结合希望前辈在研究领域能够多多给予年轻人机会,保留学术的种子;同时希望能够共同进步,齐心协力为国家办出更多高质量的学术刊物。

20220708165727387367808749.png

20220708165727388570954059.png

20220708165727399523108562.png

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法治发展研究中心特聘教授米健老师针对本场会议交流作了大会总结。米老师提炼了几点,第一点是大湾区是最有希望、最有内涵,最值得去研究探讨的一个国家发展战略。作为学者,值得在这个大湾区背景下做出自己的贡献。建设好大湾区对未来我国走向世界,开拓一带一路,甚至实现民族复兴都具有深远意义。第二个点是重视法学研究,米健教授认为既然是法学研究,就一定存在科学的成分,那么作为办刊物的人就要有科学性意识,要考虑专业环境,坚持期刊法学研究。最后,米健教授重点强调了作为学者,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创办刊物,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至此,会议在全场嘉宾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20220708165727403321607249.png

本次研讨会围绕粤港澳大湾区背景下的法学研究与期刊协同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体现了粤港澳大湾区、高等院校、学术期刊的深度融合,为未来大湾区背景下的法学研究和期刊协同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